10月10日,江苏大学何华纲博士应邀为新葡京集团师生在1号楼309会议室作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刘文轩教授主持,新葡京集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何华纲,博士,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麦及近缘物种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何华纲博士以《Pm21基因克隆与后续研究进展》为题,详细讲述了课题组结合同源克隆、图位克隆和功能验证等多方法,成功克隆来自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历程。
抗白粉病基因Pm21来自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自上世纪9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对全球所有已知小麦白粉菌株保持免疫,对我国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簇毛麦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远,Pm21基因所在簇毛麦染色体6VS导入小麦背景后与小麦第6同源群染色体间不发生交换重组,很难进行图位克隆。何华纲博士发现了宝贵的感病簇毛麦,突破Pm21基因遗传作图的瓶颈,结合同源克隆结果从而将Pm21基因定位到0.01 cm遗传区间内,进而通过VIGS、突变体和转基因分析,表明候选基因DvRGA2是Pm21基因。Pm21基因的成功克隆,为小麦其他野生近缘物种优异基因的克隆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报告结束后,何华纲教授就报告会内容与参会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并详细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对大家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了榜样和启示的积极作用。
何华纲,博士,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麦及近缘物种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何华纲博士以《Pm21基因克隆与后续研究进展》为题,详细讲述了课题组结合同源克隆、图位克隆和功能验证等多方法,成功克隆来自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历程。
抗白粉病基因Pm21来自小麦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自上世纪9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对全球所有已知小麦白粉菌株保持免疫,对我国小麦抗白粉病育种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簇毛麦与小麦亲缘关系较远,Pm21基因所在簇毛麦染色体6VS导入小麦背景后与小麦第6同源群染色体间不发生交换重组,很难进行图位克隆。何华纲博士发现了宝贵的感病簇毛麦,突破Pm21基因遗传作图的瓶颈,结合同源克隆结果从而将Pm21基因定位到0.01 cm遗传区间内,进而通过VIGS、突变体和转基因分析,表明候选基因DvRGA2是Pm21基因。Pm21基因的成功克隆,为小麦其他野生近缘物种优异基因的克隆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报告结束后,何华纲教授就报告会内容与参会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并详细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对大家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了榜样和启示的积极作用。
(文:李欢欢 图:李统正)